发布时间:2024-06-12 14:43:17 浏览:
本周,食品安全事件,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引发广泛关注。星巴克的回应、品牌危机,以及相应的监管和惩处力度等成舆论焦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筑牢监管堤坝,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教育部成立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等政策法规,受到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关注度也较高。此外,网民爆料双十二买的三只松鼠零食快递箱内出现仓鼠,旅客爆料在成都机场买到缩水饮料等,食品安全问题根源、消费者如何维权等成热议焦点。国际热点主要关注新加坡暂停进口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地区的禽类产品、日本批发商将中国鳗鱼伪造成日本国产被查处等。
本周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主要集中在餐饮行业、冷链行业、食品添龙8long8加剂行业等。其中,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成为本周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热度值为761。#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星巴克回应无锡门店食品安全问题#、#星巴克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星巴克承认使用过期食材#、#星巴克深夜致歉#等多个话题,引爆微博热搜榜,线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分别位于本周舆情事件榜单第二名、第三名,两个政策进一步完善食品行业监管,受到主流媒体集中报道。网民爆料双十二买的三只松鼠零食快递箱内出现仓鼠,为热点事件榜单四名,热度值为495,舆论关注仓鼠出现原因和商家处理方式等。涉疫冻北极甜虾流入哈尔滨事件位居榜单第五,热度值为481,主要源于媒体报道关于涉疫冻北极甜虾的风险提示。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及广东、重庆等地的食品抽检处置情况公布,也是舆论关注热点。
12月13日8点,@新京报 在微博发布调查视频,揭露星巴克无锡两门店使用过期食材,其中,部分网民对报道真实性表示质疑。针对质疑,@新京报 于9点50分发布完整文章揭露事件经过,但随后,门店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否认存在新京报所曝光的问题。11点32分新京报再次发布完整调查视频,对所曝光的问题进行佐证,#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 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同时,@星巴克中国 微博回复称,深感震惊,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关闭店铺,深入调查。晚间,“无锡市场监管局”公众号发文称,将对涉事门店进行重点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星巴克中国 微博发文致歉。伴随相关回应,多个微博话题陆续登上热搜,其中话题#星巴克承认使用过期食材#累计阅读量达5.2亿。12月14日,主流媒体持续跟进报道,相关话题#人民日报评论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再次登上热搜,同时话题#星巴克承认使用过期食材#持续发酵,促使当日舆情热度到达顶峰。星巴克应正视食品质量问题,星巴克各门店的食品安全监管等成舆论主要关注点。根据清博智能监测,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7日,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的信息共有67087条。
本周涉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舆情走势图(数据来源:清博舆情)
1.关注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的事件经过。@新京报在微博连续发布多条视频和文章,对星巴克报废糕点隔天继续售卖、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报道。@中国新闻周刊 、@头条新闻 等转载报道。中新经纬对涉事门店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相关人员回应称,门店肯定不存在过期食材继续卖的情况,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店内调查,门店及公司会将调查结果进行公布。光明网、潇湘晨报等报道,@星巴克中国 微博发布声明称,“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
2.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内外监管齐发力。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食品安全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们希望相关企业能正视并反思自身内部监管模式的失灵,也期待监管部门拿出更严密的举措,倒逼企业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检察日报指出,食品安全大于天,只有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齐头并进,相向发力,食品安全问题才有望得到较好解决。经济日报称,食品餐饮企业有必要考虑调整完善考核模式,在利润率与标准化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还可考虑用技术手段优化门店的制作流程、食材管理、供应链等,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时内外部的监管要跟上。
3.食品企业的高质量标准不应沦为口号。央视网评论称,所谓的“金标准”在涉事门店几乎被架空,这无疑是跟食品安全规范反着来,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难免给人“所谓的金标准只是给自己贴金”的观感。“金标准”不该是标榜出来的,“严格执行”不能流于形式。经济观察报认为,如果所谓的“金标准”只浮于纸面,背负更多期望和信任的代价,必然是对品牌价值的反噬。人民网评论指出,星巴克该醒醒了,别再沉浸在光环中不能自拔,没有刮骨疗毒,就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重新信任。
4.食品安全底线不容触碰。@中国新闻网 微博指出,食品安全是关乎公众健康的大事,红线绝对不能触碰。毕竟辜负消费者信任,结果只有一个:顾客散了、效益没了,还将面临法律惩处。半月谈评论指出,食品安全是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的餐饮企业。对头部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公众的“放大镜”下,谨小慎微,认认真真抓好食品安全问题,履行对消费者的承诺,避免“动作走形”。
5.聚焦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星巴克门店的检查情况。中国经济网报道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深圳两家门店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警告。中青看点、中国食品安全网对多地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星巴克门店进行报道。
一是不满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菜菜kana :那么大的利润还要用过期原料,真的良心坏透了。@红头发小鸭子 :星巴克一杯30多还用过期原料,无语。@斗图胖虎 :几十块一杯还用过期食材,到底怎么想的啊?赚钱也得对得起良心吧。@似难晚秋 :搞不懂,利润那么大还要用过期的,可耻!
二是争议星巴克其他门店食品安全问题。@小啷_ :星巴克前员工表示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完全是个人问题吧。@Soul表哥 :作为目前星巴克的在职伙伴,这种现象在我们门店是不可能出现的,林子大了的确什么鸟都有,但别一下子否定所有人。@Swaggy丶L :全国都一个样,说什么两家门店。@快乐源泉指南 :其他门店估计也有这样的问题。
三是质疑市场监管缺失。@reasonipad :监管部门就每天发呆呢吗?这种事情怎么就那么多是被“卧底”抖出来的,为了利益,很多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设立监管部门不是吃闲饭的。@阿克斯蓝人 :在利益驱使和监管疏漏下,不管是不是品牌店铺,都会触碰和逾越红线。
四是呼吁严惩涉事门店。@与速哥同在 :处罚力度太轻,一经查实,应该封店,将经营者列入失信黑名单,吊销其营业执照,罚款100万起步,当违法成本高于收益才能减少此类现象发生。@独一无二的花蝴蝶 :主要原因是处罚力度太低。
五是认为整个餐饮行业都需要整顿。@Stephanie_277 :餐饮业好好整顿一下吧,最近老是爆出这种事情,消费者的权益何在,这已经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了,更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希望大家赚钱的同时不要忘记初心,正规使用食材。
本次事件通过@新京报 微博发布多条视频和文章曝光,引发舆论热议。其中网民观点,门店回应等与媒体展开拉锯战,推动舆论话题不断增多,多个微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随后,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持续跟进报道,使得事件热度持续发酵,并于14日达到顶峰。15日,事件热度开始下降。
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频登热搜,多地门店检查结果可能再次引发关注。近日,媒体爆料江苏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普遍存在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篡改保质期、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等情况,相关话题屡次登上微博热搜。目前,多地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各个门店开展突击检查活动,相关检查结果的公布可能再度成为网民关注热点。
一是新加坡暂停进口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地区的禽类产品。2021年12月16日,新加坡食品局(SFA)发布消息称对日本、波兰、爱尔兰、德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地附近的家禽及其产品的进口实施临时限制。由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家禽养殖场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自2021年12月10日起,将对疫情受影响地区周围10公里内的家禽及其产品的进口实施临时限制。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病毒灭活要求热处理的家禽产品不会受到进口限制的影响。
二是日本批发商将中国鳗鱼伪造成日本国产被查处。据日本《每日新闻》17日报道,日本岐阜县批发厂商“高山水产青果”未明确区分爱知县产鳗鱼和中国产鳗鱼,把中国进口的鳗鱼伪造成日本爱知县生产的鳗鱼再批发给零售店。针对此事,岐阜县政府下达指示,要求该厂商基于日本食品标签相关法案进行整改。事发后,“高山水产青果”负责人东勇隆17日傍晚在该县高山市召开记者会,鞠躬道歉称给相关人员以及消费者“造成了困扰,对此深刻道歉,将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极氪001高速120码追尾大货车,A柱扛住撞击乘员舱保持完整!副驾乘客:极氪真硬啊,这条命极氪给的
苹果高管:正努力将“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国市场
广西柳州#柳州市义务教育学校,2024年新生报名入学预计仍是峰值年,计划招收11.6万人,比去年多2...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